首页 > 生活 > 吴笛笛笔下的四季 直面不屈不挠的生命
吴笛笛笔下的四季 直面不屈不挠的生命
时间:2024-09-19 16:46 来源:北京青年周刊

编辑 王雅静 文 王雅静 资料提供 北京时代美术馆 设计 崔洪洋




  草、藤蔓、树木、苔藓、竹子,等等,在艺术家吴笛笛的作品中,这些来自自然的使者被放置在不同的环境中,与现场的每一位观众产生着无声的对话。这些不同的植物对吴笛笛有不同的意义,她也根据不同的意义来处理它们。亚里士多德所谓“植物灵魂”,或许是吴笛笛将它们挪移到画布上的意义。它们是活的植物,是能够征服贫瘠石头的植物,是有无限生存能力的植物——这就是不屈不挠的生命本身。这些作品正在北京时代美术馆的《狭窄的四季——吴笛笛个展》进行展示,展期至11月17日。

自然、文化和生命


  艺术家吴笛笛与时代美术馆的渊源早在2014年的《她·时代》群展中就已经开始。本次展览《狭窄的四季——吴笛笛个展》精选了吴笛笛的15幅代表作品,每一幅都是她对自然、文化和生命深刻思考的凝结。其中艺术家全新创作的《确定所有的确定性》系列三幅作品,也在本次展览中首次亮相。
  吴笛笛写道:竹、石、藤、小草,虽身处四季,它们却在中国文化中像精神密码一般早已植入人们的内心。它们悬置在那里,神秘丰富。在某些不经意的时刻,突然涌现出来,变成我们和世界之间的桥梁,有时候让我们和世界发生撞击,有时候让我们和世界低声交流。它们有时候没有重量但却令人疼痛不已,有时候没有形状但又让人过目不忘……我采用了精微的方法进行这种悖论式的建构,我把它们拖出固有的语境,携同土泥……我让它们变得陌生化,促使人们观念转向,转换目光,撕裂时间,从而反身自问。真正的问题只有面对现场才会生成……我们被抛入不断生成的互文语境中总是猝不及防,我们只能自己赋予自己名字,与自己的不适共舞,并因此而构建自己的力量。
  “世界”既是平面展开的也是纵向生成的,每个人都有对源头的渴望,而又每时每刻扎根于未来。生命微小但是蓬勃地盛开在狭窄的四季里……
  吴笛笛的作品《世界》是北京时代美术馆馆长赵燕的收藏之一,她表示:“从作品中看到了生命的顽强,在这样一块石头上它能够尽自己最大努力去获取来自石头或者微风吹来的土壤,获取阳光的滋养向上生长,我觉得这是一种力量的象征。”




  吴笛笛
  1976年生于重庆,2001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设计系视觉传达专业,2004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2004年至今任教于中央戏剧学院舞台美术系。现生活及工作于北京。


专属的超现实主义风格


  在吴笛笛这里,植物不仅抽去了语境,孤零零地存在,它还以超现实的方式存在,永远没有根基:这是超现实的竹子和藤蔓。正是这些实体存在的不可能性,才确定了画面特殊的图形形式——竹子-线条所编织成的极简的形式;藤蔓如草书排布的截图式构成。
  在开展前一日,时代美术馆执行馆长刘威威作为研讨会主持,与本次展览特别邀请的学术主持、清华大学人文学院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汪民安,著名独立策展人、写作者崔灿灿,《三联生活周刊》副主编曾焱,以及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副教授张晨,以及艺术家吴笛笛一同,在北京时代美术馆展览现场围绕吴笛笛近年来的艺术创作,从多个维度展开了深入探讨。
  在现场的研讨会上,清华大学人文学院教授汪民安就如此评价:“吴笛笛的作品体现了写实与虚构的结合,创造了属于她自己的超现实主义风格。超现实主义最典型就是细节局部高度真实性和整体的绝对的不可能性和虚构性。画作中的竹子展现了可能性与不可能性之间的悖论。局部非常写实,整体就很梦幻,非常虚构,这是很有意思的地方。”
  对于吴笛笛作品中的超现实主义的风格,独立策展人、写作者崔灿灿也表示:“在笛笛的画里可以看到很多爆裂的竹子,但是你又发现她是一个特殊的女性视角,没有将事件夸张化,将一个力的即将来临和即将消失的临界点进行戏剧化的排演,而是用了超现实的手法,使事件予以距离。”
  《三联生活周刊》副主编曾焱从艺术家身上感受到创作状态中的勇气。“藤蔓在作品中转变为具有独立生命力的主体,体现了对生命主体性的探索。吴笛笛的作品创造了一个自生长、自生产的系统,体现了内在生命力,植物在画中悬浮,突出了自身生命力的来源,无需外求,体现了自然和本性的规律。”她认为艺术家要被人看见,一定要有一个“自定义的时刻”,当勇气在积累到一定阶段的时候可能就是艺术家顿悟的那一刻,找到了自己的语言,或者说思想上的落脚点。
  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副教授张晨看到了吴笛笛创作中重新连接与客观世界的一种新关系,和她内在延续的思考路径。她将技术融入感知,让人感受到自然与现代文明的冲突与对抗。“吴笛笛把竹子的自然形态放在一种极少主义式的形体和结构体系里,形成了一种冲突和张力。当你把一个植物的生长束缚在一个机器的结构里,就会形成自然和工业之间的强大张力。同时,我们也看到植物虽然被植入到了工业结构里,但它仍非常坚强和谦卑地在生长,仍展现出自然中伟大的生命力。”时代美术馆执行馆长刘威威也表示:“在吴笛笛的作品中,你看到的可能是植物,但是它表达的是人类的情感。她把人类的时间和生物的时间叠加,甚至让我们在人类非常有限的生命当中,在这个作品当中感觉到跟那棵树、跟那个竹子、跟时间长远的苔藓之间在生命体验中有非常奇妙的重叠甚至是延伸。”



回溯经典匠步新行
New Balance“匠步新行”品牌百年特展亮相北京


编辑 张奕 设计 崔洪洋


  日前,匠心传承的百年运动品牌New Balance在北京郎园Station呈现“匠步新行”品牌百年特展。New Balance以不同时代印记为串联,带领嘉宾探索品牌的悠久历史与辉煌时刻,开启一段独具匠“新”的时光之旅。
  活动当晚星光熠熠,演员高圆圆、演员/歌手朱正廷、演员陈昊宇、青年舞蹈家朱洁静、竞走世界冠军王丽萍、竞走世界冠军刘虹、音乐制作人/歌手李铢衔、多元跨领域艺术家Oscar王令尘、国际超模游天翼等悉数到场,共同打造一场融汇匠心精神与现代潮流的视听盛宴。
  活动以一段展现New Balance跑鞋历史的视频拉开帷幕,解码从1906年至今深植于品牌的跑步基因与不断突破的创新风范。在光影与音乐的交汇下,烟雾逐渐散去,一辆镌刻着New Balance标识的时光列车呈现在眼前,将嘉宾带回1906年,从起源开始探索品牌匠心工艺与经典之作。本次“匠步新行”品牌百年特展共有四个不同主题的展厅:1906年首家店铺、经典永存档案馆、匠心质造MADE工厂以及全新Run Hub。从1906年美国波士顿店铺启程,砖墙筑就的门店、做旧的海报和设计稿,引领嘉宾沉浸式地探索品牌起源之地。回溯New Balance百年匠心历史,从最初的足弓支撑器,到匠人们打造舒适的运动鞋款助力马拉松比赛运动员与热爱跑步的人,New Balance始终坚持“制造卓越,不断突破”的精神,在科技材质、产品外观与舒适感方面持续改进,以匠心打造经典之作,对时尚潮流进行多元演绎。
  日前,全新升级的New Balance Run Hub全球首店已于上海前滩太古里揭幕,全新New Balance Run Hub延续品牌经典的跑步哲学,升级为一个欢迎每位跑者及其亲友的共享空间,旨在为精英和大众跑者提供卓越服务,让所有热爱跑步的人在这里享受乐趣,体验多元创意与情感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