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康荦 文 康荦 图片提供 《燃烧的月亮》节目组 美编 孙琳
![](http://www.bqweekly.com/uploads/20241226/0e57ca58729ddfbbb736f570b8c9d7b9.jpg)
12位女生共同经营18000亩的牧场,独立照顾120头牛、1800只羊和6匹马,并需要完成出栏总斤数达到65000斤以上的任务目标。由爱奇艺出品、蓝天下传媒联合出品的综艺节目《燃烧的月亮》,是一段关于12个女生在5个月间如何自力更生、完成自我成长和蜕变的真实记录。
因为不够瘦,因为剪了和男生一样的短发,因为出生就是女孩……在现实生活中,这些女孩都经历过各种不被认可,就像每个女孩成长过程中都或多或少经历过的一样。于是她们选择来到草原,来到心中的“远方”,渴望重新发现自我价值。而实际上,草原馈赠了她们远比想象中更多。 牧场生活看似单调,其实却要从早忙到晚:喂羊喂牛喂马,驾驶农用三轮车、叉车,剪羊毛挠羊绒,在突如其来的暴雨中抢救正在晒干的牛粪,从0到1搭建蒙古包……节目中,女孩们不仅展现了她们的学习能力、动手能力和生存能力,展现了她们的坚强和勇敢,也展现了强烈的共情能力和真挚温柔的情感力量。节目中一头年轻的母牛难产,为了不惊扰牛妈妈,女孩们躲在砖墙后面,从墙洞紧张地关注生产过程。她们不仅对难产的牛妈妈的身体状况展现了关心,轮流陪伴难产的牛妈妈,还细心地关注到牛妈妈的情绪起伏,对它给予温柔、细腻的安慰。 而各种突发状况所导致的生命的逝去,也让女孩们真真实实地面对死亡,让她们知道,在草原上除了享受蓝天白云以外,还要面对各种残酷的现实,不管是人和动物,都要时刻准备好面对自然的挑战。草原展现了生命的脆弱与渺小,同样也展现了生命的不屈与伟大。就像王荣玉所说:“母牛难产后的几天,它在好好吃草,好好恢复,然后在天气好的一天,再回到草场上茁壮成长。我们常说生命力,而这片草原上的小动物们,每一天,都在向我们诠释着这一点。” 在日复一日的劳作中,与自然、与生命打交道的同时,女孩们对自然、对生命的领悟也越来越深,她们每一天都在直面自然和生死的过程中成长。“我该如何向你们讲述草原生活带来的成长和改变呢?我想样貌或许是最直观的论据。这里的阳光很强烈,风也常常大力地拥抱我们。在感受到了万物蓬勃的生命力后,我们的眼睛里也比之前多了些坚韧。粗糙的皮肤干巴的嘴唇,但是我的心灵却变得温润。”张歆梦这样写道。 《燃烧的月亮》就是这样热烈、直白、赤裸裸地,解锁真实的草原与强大的自我。《燃烧的月亮》总导演陈娟牧场生活是重新认识自然和生命,更是重新认识自己![](http://www.bqweekly.com/uploads/20241226/bcefc17ad18e35b1dc859452b5f3f615.jpg)
对话陈娟:
Q:最开始决定筹划女孩们的牧场生活的初衷是什么? A:畜牧业和农业一样,是自古以来喂养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行业,我们想体会时代变迁和科技变革,以此更好理解和感受时代,牧场的野性和残酷也让我们明白对生命和自然的敬畏感。 草原的广袤会带来治愈感,契合当下年轻人“不想卷了”的群体心理,没有开不完的会,写不完的PPT,PUA你的老板,不必被所谓的社会时钟(考公、买房、生育)裹挟和困扰,换一种生活方式,人生有很多可能性,即使放牧没想象中那么美好,那也没有关系。 同时,我们也希望更多人能看到不同女性蓬勃向上的生命力,除了漂亮、可爱这种形容词之外,女性的自励、坚韧、勇气更多特质值得被看到。女性被消费主义所绑架,连女性主义都被消费,除了医美、少女感,我们的女性可以做田野研究,可以开荒地盖房子,可以熟练操作大型机械。 我们想创作一个热烈,自由,充满女性力量的节目,挖掘女性和劳动群体更深层次和更值得大众讨论的内容,在一个陌生并且充满困难挑战的领域,掀起新的风潮为无数女性树立新的榜样。于是在将近半年的时间里,我们认真去做了这一件事情。 Q:几个月牧场生活中女孩们有没有什么变化,让你也觉得意料之外? A:姑娘们的心理,经历了一个从挫败到不断强大的过程。在来节目之前,大家都做了吃苦的思想准备,但是在牧场生活的这几个月里,接踵而来的各种困难和挑战还是超乎了大家的想象,跟牛羊的相处,如何照顾好它们,操作各种大型机械,应对多变的天气和各种状况,从生活中的各种不认可,到来这里发现自己可以做比自己想象多得多的事情,牧场生活是重新认识自然和生命,更是重新认识了自己。 Q:经历了几个月的牧场生活,你自己有什么额外收获吗? A:节目组作为记录者,也是见证者、亲历者,我们同女生们一样,进入到了一个平行世界,在如今这个快节奏的社会里,能够有一个这样的机会,有完完整整半年的时间,完全的抽离,来到大草原上,沉浸式的生活和记录,是非常珍贵的体验。这里没有各种便捷的App和软件,水电对于牧民来说都是稀缺资源,手机信号经常也是断断续续,这样的生活环境会让我们思考人与大自然,人与动物,包括人和现代文明之间的关系,是非常有意义和难得的。 Q:结束牧场生活之后,你希望或者你期待女孩们和你自己,在回归日常生活工作之后,在为人处世上有什么变化吗?你期待未来用怎样的态度面对人生中的生与死、喜与难? A:谈不上希望和期待,大家在这段生活里的收获难能可贵,她们的成长,绝不仅仅是在牧场技能生活方面,我相信在未来,她们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再次出发的时候,会用更强大的心理,更从容和乐观的心理来面对。 Q:你怎么看待女性身上的能量? A:女孩子是非常美好的个体,她们是复杂的,细腻的坚韧的,充满着各种可能性。我们在这段时间里,通过各种生活的细节,不管是摄像机里捕捉到的,还是其他细节让我们感知到的,我们常常与她们共情,被她们触动,不必一定强调她们要勇敢,坚强,我们会鼓励她们袒露自己的脆弱,她们的迷茫,她们通过和草原的这种链接展现出来的强大的生命力,会带来耳目一新的观感。
![](http://www.bqweekly.com/uploads/20241226/c52a806bd9fc1de30b29cf2c06c82774.jpg)
五个月的牧场生活
![](http://www.bqweekly.com/uploads/20241226/6faecca7c894bca39c9522039f99a436.jpg)
荆唱
30岁 前互联网产品经理 动手能力强 “眼泪流下的瞬间、汗水滴落的傍晚、遍布脏污的衣服,填满了这五个月里的时分秒。但在这之上,我更记得每次成功的喜悦、每个安慰的拥抱、每个女孩的笑脸。像萨日朗一样火红,会永远在我心上盛开。”![](http://www.bqweekly.com/uploads/20241226/53b6d44e5ea544245ee36e2d2639d9fa.jpg)
王荣玉
28岁 前广告公司客户经理 喜欢运动 “赶牛赶羊、捡牛粪、种青贮、锄草,我们一起经历不曾经历的事……五个月像过了几年,人总是迷茫,但不用太着急,答案总会找到你。你看,暴雨后,草依旧在生长。”![](http://www.bqweekly.com/uploads/20241226/73f240b5ba239df4468546e348d0ea80.jpg)
陈如
26岁 导演 在英国拍过一些戏剧 “牧民的生活没有我们原来想的简单,很多工作看似单纯直接,但做起来永远没有想象中顺利。在大自然面前,人类和动物的力量都很渺小。往往你越执着地去想要完成什么,越是事与愿违。所以我学会了不要太高看自己,也不要太高看人类,学会了顺其自然,学会了淡定地面对一切,泰山崩于前亦安然。每当接触一项新的工作后,我们会在过程中受到打击,然后不断反思讨论,然后习惯,然后完成。当我们开始平静地迎接一个圆满的结果时,我们才是真正地理顺了一件事。”
![](http://www.bqweekly.com/uploads/20241226/564dd7e3ed5dcf76ae5bdf9dc3ea88ba.jpg)
谭秋爽
27岁面点店主 喜欢一个人待着 “五个月的牧场生活教会我在没有更多选择的情况下,我们应该用积极的态度去接受生活给予我们的一切,因为生活在选择我们的时候,我们也在选择生活。”
![](http://www.bqweekly.com/uploads/20241226/47be7266d27eba84422b504c9af85d0f.jpg)
谢菲 25岁 音乐唱作人 “学会接受,学会顺其自然,以平常心面对一切变化。”
![](http://www.bqweekly.com/uploads/20241226/2bb23d210811a833f588480eec3d1fc3.jpg)
周漩 24岁话剧演员中国国家话剧院就职 “生活原来不止我眼前的柴米油盐,也不止我所认为的诗和远方,来到这里我发现我多了许多的愿望,我希望所有的小牛都可以有一个有母亲陪伴的快乐童年,我希望草原可以长出更多的黄骠马。来到这里,我很荣幸,它像一束我生命中从未出现的光,我面对了从未想象过的悲悯与绝望,如果要说再见,我想那一定是挥挥手,看不见,一定会有下次遇见!”教会我的![](http://www.bqweekly.com/uploads/20241226/82ec418ad3af6ed64ea912be2a80b10f.jpg)
王美涵
24岁 话剧演员 性格外向 “面对突发情况,戒骄戒躁,佛系看待。对待动物要认真负责,要细心关照,同时我们也要遵从大自然的法则,学会接受现实,脚踏实地做好每一件事。”
![](http://www.bqweekly.com/uploads/20241226/db3f248e1140cd6422dd806967a32d08.jpg)
张歆梦 23岁 职业模特 性格尖锐倔强 “这五个月里我走到了我心中更远的地方,学会了拖拉机,电焊,收割机等技能,生活中的踏实感变得厚重。骑马,赶羊,捡牛粪,学习这些成为牧民的必备技能的过程里,很苦很累也很美好,让我拥有了换一个视角看世界的机会。依旧感恩的心感谢大家!”
![](http://www.bqweekly.com/uploads/20241226/93af8b83a19c84f1949f71b3af670263.jpg)
王思晗 23岁 待业状态 “锯木头,打钉子,和腻子刷墙,和水泥砌墙,电焊,生火,赶羊,抓羊,剪羊毛,挠羊绒,赶牛,抓牛角,绑牛角,绑牛腿,挤牛奶,遛马,系马绊子,系马鞍,拴马,骑马,给牛打针,刺绣,做奶制品……”
![](http://www.bqweekly.com/uploads/20241226/a175ad25e938b5746688402f471fe354.jpg)
刘芯羽 23岁影视剧演员学过中国舞、川剧变脸 “不要试图和大自然作斗争,承认自己的渺小和无力,学会接受自然的弱肉强食,接受并面对它残酷的一面。学会直视生死并不是漠视,而是变得不逃避这个事实。草原生活让我变得更加强大,不管是内心还是身体,它深深刻印在我的身躯上,它让我开阔了视野,不仅仅是活在自己的世界里。现在我们像两颗行星一样悄悄地靠在一个轨道上。草原不是老师,它没有教育,它一直都在,静静地观望着我,只有时间才是我与它真正产生交集的媒介。感受它,敬畏它,尊重它。”
![](http://www.bqweekly.com/uploads/20241226/6d6af489aded32f7ba61aacf57b2b344.jpg)
吴玉晓 21岁 北漂 新人演员 “五个月的牧场生活教会了我许多以前想也不敢想的事,来到这里我学会了各项技能,薅羊绒,剪羊毛,骑马,赶羊,挤牛奶,做奶制品等一系列,真真切切地感受牧民生活,以及对动物对土地负责的决心。每天可能总会遇到各种突发状况,解决问题的过程可能才是最有意义的。学会用真心去感受,努力不一定有回报但一定会有收获!”
![](http://www.bqweekly.com/uploads/20241226/b391790461f39cf5d75efbd1c46abe62.jpg)
吴都都 21岁 大学生 性格社恐慢热 “或许生死这个问题在我身上不会有标准答案,当下感受到什么就是什么,这也是自然法则、自然规律下的循环。顺应本身就是一种敬畏,顺其自然,不做感动式干预。在这里,自然,动植物,人,三者要相互链接,我做了很多以前想做但做不到的事情以及从未涉及的事情,允许一切的发生,享受它,人的潜力是无限的,我觉得太刺激、太幸福了。我喜欢自由未知,野性不羁,卸下防备,勇敢地展露情感。”《克拉克森的农场》写给农业的幽默情书,摘掉小清新滤镜的硬核田园诗 一个当红汽车节目主持人、专栏作家,一个屡屡登上英国媒体黑榜的暴躁老头,一个分不清大麦小麦的人,一个植物杀手,突发奇想去经营农场。在播种期赶上几十年一遇雨季,生长期赶上有记录以来最干旱的春季,收割期赶上百年一遇疫情。忙碌一整年,净赚144英镑……但他从未想过,从他的兰博基尼拖拉机、田野中的鹿和野兔、自己种的小麦做的三明治、自己种的苹果榨的果汁中,居然可以得到如此纯粹的快乐。
![](http://www.bqweekly.com/uploads/20241226/59a8d3f457cd76c5a02a692cc4b331ee.jpg)
“众所周知,经营农场你得是个多面手才行。除了会种地,你还得会给牲畜看病,能应付官僚主义的繁文缛节;你得了解农学,懂机修,懂经营管理,敢于冒险,会预报天气,干得了销售,做得了苦力,当得了会计。而所有这些,我几乎样样不精。” 杰里米·克拉克森(Jeremy Clarkson),生于1960年,英国媒体人、作家。他每周为《星期日泰晤士报》和《太阳报》等数家报纸、杂志撰写专栏,但他更广为人知的职业是在英国BBC 2台电视节目Top Gear中担任主持人。他的主持风格幽默风趣,经常语出惊人。 2008年,他买下一个有6000亩土地的农场,雇佣当地人经营。十年后,当他雇佣的人退休之后,他突发奇想,亲自去经营农场。 这个过程由亚马逊拍摄成了真人秀纪录片,第一季从2019年9月份开始,一直持续到2020年秋季。《克拉克森的农场》一书便是这一年一地鸡毛却也妙趣横生的“田园生活”最真实、生动的记录。完全不同于以往的小清新式田园生活,别人写理想生活,他写理想生活的一地鸡毛,写得妙趣横生。这是嘴毒、倔脾气、虚荣却又勤勤恳恳的实干家克拉克森,写给农业的幽默情书。摘掉小清新滤镜的硬核田园诗,克拉克森会让你见识到,什么叫无可救药的乐观主义。
![](http://www.bqweekly.com/uploads/20241226/ed0f5fb74b0d08fea48f5318ed1f6540.jpg)
《克拉克森的农场》
作者:[ 英 ] 杰里米·克拉克森
译者:吴超
出品方:磨铁图书·大鱼读品
出版社:台海出版社
书摘: 我不需要健身教练, 种地就能强身健体 看得出来,“一月大戒酒”运动已经越来越深入人心。红酒销量增加了三分之一,啤酒增加了将近一半。这还只是人们在制作鸡尾酒时喝掉的部分。龙舌兰的销量猛增56%,而朗姆酒更是暴增64%。 我太理解人们的心情了。第一次居家令颁布期间我也没少喝。每天傍晚,当夕阳从山毛榉的树梢上落下去,并用一片瑰丽的深红与你无声道别时,我便拿出一瓶冷藏过的玫瑰红葡萄酒,打开,坐下来一边喝一边聆听林鸽的叫声,一直喝到我突然发觉该换一杯莫吉托的时候。于是,我就跑到园子里摘薄荷。为了保护我的胃黏膜和肝脏,我用从小溪里摘回来的豆瓣菜下酒。喝完莫吉托再换百利甜酒,最后上床睡觉。老天爷,那段日子是多么逍遥快活,令人怀念啊。 不过凡事有利必有弊。当居家令解除,我们终于重返世界的时候,我已经胖得没了人样,活像一块踩着独轮车的艾尔斯岩石。 我连弯腰系鞋带都困难;走路的时候裤子像出了交通事故;而我的膝盖又疼得要命,因为它们要支撑我那像界碑一样沉重的躯干。所以,当最新一轮居家令开始实施后,我采取了一种截然不同的策略。 这一次,我打算洗心革面,重新做人。做个更优秀的人。走在街上人们会拦下我,因为他们把我当成了伊基·波普2或威廉·达福3。我会成为你在《乡村档案》中看到的那种时髦老农,95岁依然能扛着一头羊登上苏格兰的高山。总而言之一句话:少喝酒,多锻炼。 去健身房你都干什么?举几下杠铃,对着镜子孤芳自赏一阵,然后回家。倘若你用传统工具干些传统农活,那么一天下来你必然也会有所收获。 别跟我说你没地,那是理由吗?你不也没健身房吗?你花钱到别人的健身房里健身,如果你肯付钱,我也愿意让你到我的不足道农场上帮我砍柴火。实际上,这或许还能解决因为农业补贴缩减而导致的经济问题。农场主们可以租些斧头,吸引一些年轻的健身爱好者,让他们到林子里砍树去。 现在是一年中最好的时节,播种已经结束,而因为空气湿度大,多风,暂时还不适合喷洒农药。农场主们被迫关心起自己的身体来。除此之外他们只能干些杂活,比如修理大门,替换腐烂的篱笆桩子,补一补被獾拱破的围墙。所以,假如你恰好叫阿拉贝拉或卡米拉,且希望拥有傲人的腹肌,只需给我100英镑,我立马就能给你安排工作。 为了杜绝光说不练,我决定从修剪树篱开始,真正行动起来。正常情况下,我会在拖拉机后面挂一台又大又难看的机器,从树篱上梳一遍,树篱中的所有东西都会被绞得稀巴烂。那种效果基本相当于拿电钻在装着牛奶什锦早餐的袋子里搅一搅。正因为此,我们才选择在这个时间修剪树篱,再晚些小鸟就该在里面筑巢了。 但今天我不打算用机器,而是决定亲自动手。这意味着我需要某种工具,也意味着我有机会去逛一逛StowAg。这是天底下最好逛的农资百货了。如果你需要什么难看得要死但超级实用,且带着浓郁的农民气息的东西,来这里保准不会失望。要是这地方穿了件衬衣,那肯定是维耶勒法兰绒的;要是它穿了双鞋子,那必定是棕色的大头鞋。 一开始我的注意力全被那些猪食槽、饮马桶和一看就很结实耐用的手提电锯给吸引住了,但最终我还是来到了卖剪枝器的区域。可选的类型实在太多,但我这个人喜欢把重量和能力画等号,所以就挑了个最重的。 回到家,我换上健身服:一件猎装绒大衣,每个口袋里装了20发12号口径的子弹,再穿上一双长筒雨靴,便向着那绿色的巨人出发了——去年,一道树篱把一扇不怎么常开的大门给裹了个严严实实。 我来教你如何干这项工作。首先找到蔓生到大门上的枝条,而后顺藤摸瓜找到它在树篱上的主干,把剪枝器伸进去,双手用力一剪。随后抓住剪下的枝条往外拉,等枝条上的尖刺把你的手划得鲜血淋漓时,放下枝条,回去,开车到StowAg百货,买一双结实的工作手套。 没过多久我便得心应手起来。弯下腰,伸出剪枝器,扎稳马步,使出浑身力气剪断更粗的枝条。剪枝器笨重不堪,我的胳膊很快就酸痛难忍,臀大肌紧张得直哆嗦,心脏怦怦跳个不停。外面的气温只有零下1摄氏度,我的脸却红扑扑的,大衣里面汗津津的。剪下的枝条堆成了小山,更重要的是,我那扇不怎么用的大门又可以自由地打开了。乔·威克斯锻炼之后能有这样的成果吗?激励先生能吗? 这天下午,我决定在农场上栽些篱笆桩子。这份工作的健身效果更为出众。还是那句话,有一种机器可以轻而易举地搞定这件事,你只需坐在温暖的拖拉机驾驶室里按个按钮就够了。但我选择了传统的方式,用一个打桩器手栽桩。那个打桩器就像一截排水用的钢管,只是一端封着口,两侧各有一个环形把手。 打桩器简单易操作,将工具置于桩子上端,铆足力气,将封口那一端当成锤子用。我在健身房里也见过不少奇形怪状的锻炼器械,可没有一样类似于打桩器。如果把在健身房里使用怪兽G6引体吊塔锻炼比作在什罗浦郡联盟运河上钓鱼,那么修篱笆就像在深海中抓青枪鱼。正因如此,篱笆工人里面很少有胖子。 才打了两个桩子,我的胳膊就吃不消了。它们像塞了僵尸香料一样无精打采地垂在我身体两侧。而我还要长途跋涉,爬上全英格兰最陡的山才能回到农场。关键是我兜里还装着一堆子弹,鞋子上的泥巴足有90公斤重。 当天夜里我只感觉神清气爽、浑身舒畅,连喝红酒或啤酒的念想都没有。我甚至对莫吉托也提不起兴致,反倒喝了不少我农场上的矿泉水,还用我自种的小麦做成的面包做了个番茄火腿三明治。 农场在我心里有着多重意义:它是风景,是生意,坦白地说,是一笔财富。它能让我把个人资产光明正大地传给子女,而用不着担心税务员找上门来。不过我还从来没想过它会成为我的健身会所。可事实摆在眼前。我之所以强烈推荐,就是因为我前面说过的“一月大戒酒”运动实在太成功了。我很享受在农场上的劳作。 摘自《克拉克森的农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