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4月28日,北京——时在中春,阳和方起。由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及欧莱雅中国四方联合举办的第十九届“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颁奖仪式于4月28日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盛大举办。王红霞等20人,和大涵道比涡扇发动机总体设计及验证团队等5个团队分别荣获个人奖和团队奖,丁文娜等10人入选第八届未来女科学家计划。走过十九届,奖项既伴随女性智慧闪耀顶尖科学殿堂,也记录下时代舞台上绽放的巾帼风采,助力科学“她力量”一代耀一代。
国务委员、全国妇联主席谌贻琴,全国妇联党组书记、副主席、书记处第一书记黄晓薇,中国科协党组书记、分管日常工作副主席、书记处第一书记贺军科,中国科协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王进展,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秘书长秦昌威,欧莱雅北亚总裁及中国首席执行官博万尚等出席颁奖仪式并为获奖女科学家颁奖。全国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冯玲主持颁奖仪式。
第十九届中国青年女科学奖个人奖、团队奖、未来女科学家计划获奖人合影
与时偕行,助推“女科事业”一代耀一代
作为欧莱雅-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为投身于科学的女性”计划在中国的延伸和发展,“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于2004年由四方合作伙伴共同发起,成为专门面向广大女科技工作者的全国性奖项。十九届来,伴随越来越多的杰出女科学家们百花齐放,奖项不断扩大表彰规模,从每届5名个人奖增加至现在的20人,在培养、发现、举荐优秀女性科技工作者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为科研领域向阳生长的“她力量”奏响新时代赞歌。
本届,提名候选人和团队数量再创新高,达近1300人,相比上一届增加超过30%。获奖者们不仅地域分布广泛,遍布东部、东北、中部、西部,各学科领域也基本保持平衡,在各类基础科学研究勇攀高峰的同时,也在众多重点赛道攻坚克难。她们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开拓进取,如围绕沙尘气溶胶与天气气候复杂反馈问题拓展起沙机制的兰州大学教授陈思宇;她们面向人民生命健康,上下求索,如揭示了白癜风对称发病元凶的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研究员陈婷。此外,她们还面向经济主战场,在大数据、新能源等科研蓝海乘风破浪;面向世界科技前沿,在信息网络、智能控制等领域勇闯“无人区”。
截止目前,共有204位女性科研工作者荣获个人奖。其中,已有13位跻身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而在2023年新当选院士的6位女性中,更有包括李惠、颜宁、段慧玲、陈春英在内的4人曾经获奖,彰显了奖项的权威性和影响力。此外,奖项也搭载国际平台,支持中国智慧登上全球舞台,并以科学为纽带,为国际交流架起桥梁。在历届获奖者中,现已有7位摘得“世界杰出女科学家成就奖”,在奖项支持下与全球顶尖学者开放交流。
国务委员、全国妇联主席谌贻琴出席活动并颁奖,她希望广大女科学家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弘扬科学家精神,以巾帼不让须眉的豪情和努力,勇攀科技高峰,矢志科技报国,在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中发挥自身优势和积极作用,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贡献巾帼力量。
欧莱雅北亚总裁及中国首席执行官博万尚出席活动
薪火相传,赓续“女科队伍”一代耀一代
回望奖项成立的20年,不仅有“科技创新巾帼行动”等系列政策大力推动,历届获奖人也以两会代表身份,围绕更加包容的科研环境持续贡献提案。今年,女性科研人员申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的年龄限制更进一步由45周岁放宽至48周岁。社会各方合力下,目前女性科技工作者占比约45.8%,她们在空前广阔的科研舞台上熠熠生辉,成为不可或缺的“半边天”。
助力传承科研精神、接好科学“这一棒”,是奖项自成立以来不变的初心。在2014年,奖项首次开设并表彰“未来女科学家计划”,致力于发现和培养处在博士或博士后研究阶段,具有较强科研能力和发展潜力的女性科技工作者。在2022年,该计划的评选人数由5位增至10位,进一步支持科研储备人才的发展。本届获奖人年轻化趋势进一步凸显,全部由“90后”组成,其中不乏“95后”人才。
除了代际接力,奖项也关注到女性科研人才愈发凸显的领导力。《性别视角下的中国科研人员画像》中指出,女性科研人员的合作“朋友圈”规模更大,其中女性主导的科研团队规模大于男性。2019年,奖项新增5个团队奖项,表彰由女性担任负责人、且主要成员含女性的科研团队,彰显了复合型女性科研人才及其领导力, 如成艳娟带领的飞行器控制团队从零开始,以多个“首次”填补了智能控制领域的技术空白,成为航天科研领域的耀眼明珠。
中国科协党组书记、分管日常工作副主席、书记处第一书记贺军科表示:“新时代以来,广大女科技工作者以巾帼不让须眉的奋斗豪情和坚忍不拔的优秀品质,勇攀世界科技高峰,取得一大批举世瞩目的科技成就,涌现出一大批高水平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特别是以此次获奖者为代表的广大青年女科技工作者,从实验室到田间地头,从基础研究到工程一线,从企业院所到高校医院,处处闪烁着她们的聪明智慧和辛勤汗水,处处展现着新时代新女性的亮丽风采和先锋力量。”
星火燎原,成就“科学精神”一代耀一代
《“十四五”国家科学技术普及发展规划》中指出,要推动科学普及与科技创新协同发展,持续提升公民科学素质。携手奖项历届获奖人及生态圈伙伴,欧莱雅致力通过多元形式,以科学精神和女性力量启发更多人,让“女科力量”如涟漪般不断绵延,一代耀一代。
“科学家是不是都很聪明?”“女生适合学理科吗?”……这是欧莱雅“科技女生赋能计划”中,中学女生们对女科学家的提问。今年,欧莱雅启动了“科技女生赋能计划”,通过举办校园讲座、录制公益科普课件、探访科研工作环境等,打造中学女生与女科学家的交流平台,目前已在甘肃和北京开启首轮活动。女生们正值兴趣和理想的萌芽阶段,与女科学家们的深度面对面交流,不仅在她们心中埋下了科学的种子,也将以对未知的好奇、对热爱的坚持,长期激励她们趋光而行。在本次颁奖仪式上,“科技女生赋能计划”也特别邀请了来自北京和上海的科技女生现场观礼,并与获奖女科学家代表们互动交流,共同录制了公益视频。
联动全国媒体,欧莱雅还通过分享女科学家们的成绩,让“硬核”的科普内容成功“出圈”,充分展现科学的魅力,助推全民科学素养提升。此外,“一代耀一代”、“最能描绘自己的颜色”……欧莱雅合作新媒体平台,通过多元视角分享科学家们的故事,生动呈现她们灵感乍现的喜悦、不断求索的执着、迈向未知的勇气。这些故事不仅展现了女科学家们在科研领域的卓越成绩,也呈现了她们工作之外的立体形象和女性特质,鼓舞更多的女性实现自我、追求梦想,创造更美好的生活。作为负责任的企业公民,除了在科研领域支持女性,欧莱雅还在2022年进一步发布了“欧莱雅,为女性”女性赋能公益计划,希望通过携手旗下品牌和社会各界力量,支持处在不同人生阶段、担任不同社会角色和拥有不同成长需求的女性。
欧莱雅北亚总裁及中国首席执行官博万尚表示:“很高兴看到奖项在四方合力下,步入第十九届。今年恰逢欧莱雅集团成立115周年,我们将继续传承科学DNA,并以美让世界为之所动的力量,赋能包括女性科研工作者和有志学习科学的女生在内的所有女性。我们相信,世界将因为女性的参与变得更加多元和美好,这不仅仅是为了women(女性),更是为了wǒ men(我们),为了所有人。”
欧莱雅北亚总裁及中国首席执行官博万尚发表演讲
世界需要科学,科学需要女性。在“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20周年到来之际,欧莱雅中国将继续携手合作伙伴,承袭奖项初心,支持“她力量”在科研领域璀璨绽放,一代耀一代。
附录
第19届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获奖名单
(以姓氏笔划为序)
王红霞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人民医院肿瘤中心
主任、主任医师
王连荣 武汉大学教授
冯晓娟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
曲 静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研究员
吕琳媛 电子科技大学基础与前沿研究院教授
李 敏 中南大学计算机学院副院长,教授
李婵颖 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研究员
何琼毅 北京大学博雅特聘教授
陈玉丽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航空科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
陈思宇 兰州大学大气科学学院教授
陈彩莲 上海交通大学教授
陈 婷 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研究员
范宣梅 成都理工大学国际交流合作处处长
赵春晖 浙江大学教授
段巧红 山东农业大学教授
贾桂芳 北京大学研究员
黄 敏 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研究员
焦淑红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
鲍红丽 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研究员,
中科院煤制乙二醇及相关技术重点实验室副主任
谭 倩 广东工业大学生态环境与资源学院院长、教授
第19届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团队奖获奖名单
(以团队名称笔划为序)
齐晓雪 大涵道比涡扇发动机总体设计及验证团队负责人
成艳娟 飞行器智能控制团队负责人
傅芬芳 白羽肉鸡原种“状元白”研究团队负责人
高秋英 极端苛刻环境油气田腐蚀防护团队负责人
杨青慧 磁电信息功能薄膜与集成器件团队负责人
第8届未来女科学家计划入选者名单
(以姓氏笔划为序)
丁文娜 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在站博士后
王 宁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在站博士后
王悦存 西安交通大学在站博士后
尹乔之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在站博士后
刘 婷 西北工业大学在站博士后
李 雨 华东师范大学在站博士后
杨 慧 江西农业大学在站博士后
孟佳琳 复旦大学大气在站博士后
曹端云 北京理工大学在站博士后
蔡佳蓉 南开大学在站博士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