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封面 > 聚焦2024年中非合作论坛 中非友谊 携手同行
聚焦2024年中非合作论坛 中非友谊 携手同行
时间:2024-09-05 13:36 来源:北京青年周刊

编辑 王雅静 文 王雅静 资料提供 新华社 人民日报海外版 美编 崔洪洋



2024 年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欢迎宴会


  9月4日至6日,2024年中非合作论坛峰会在北京举行。5天时间,42场会晤,中非领导人围绕“携手推进现代化,共筑高水平中非命运共同体”这一主题,共叙友情,共商合作,共话未来。中非合作论坛成立于2000年,目前有中国、53个与中国建交的非洲国家和非盟委员会共55个成员。本次峰会取得了四方面的成果,成为中国和非洲携手同行现代化之路的又一次生动实践。以本次峰会为契机,中方同非洲朋友一道,发扬中非友好合作精神,携手推进现代化,共筑高水平中非命运共同体,为地区乃至世界和平、稳定、发展、繁荣贡献力量。


携手推进现代化
共筑命运共同体

  初秋北京,高远澄明。天安门广场和长安街两侧,鲜艳的五星红旗同53个非洲国家和非洲联盟旗帜迎风飘扬。

  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出席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开幕式,并发表题为《携手推进现代化,共筑命运共同体》的主旨讲话。他指出,在这收获的季节,很高兴同各位新老朋友相聚北京,共商新时代中非友好合作大计。中非友好穿越时空、跨越山海、薪火相传。中非合作论坛成立24年来特别是新时代以来,中国同非洲兄弟姐妹们本着真实亲诚理念,在世界百年变局中肩并肩、手拉手,坚定捍卫彼此正当权益;在经济全球化大潮中强筋骨、壮体魄,累累硕果惠及中非亿万百姓;在大灾大疫面前同甘苦、共拼搏,书写了一个个中非友好的感人故事;始终相互理解、彼此支持,树立了新型国际关系的典范。经过近70年辛勤耕耘,中非关系正处于历史最好时期。面向未来,中方提议将中国同所有非洲建交国的双边关系提升到战略关系层面,将中非关系整体定位提升至新时代全天候中非命运共同体。

  习近平指出,实现现代化是世界各国不可剥夺的权利。中国正坚定不移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非洲也正朝着非盟《2063年议程》描绘的现代化目标稳步迈进。中非共逐现代化之梦,必将掀起全球南方的现代化热潮,谱写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崭新篇章。

  习近平强调,中国和非洲占世界总人口的三分之一,没有中非的现代化,就没有世界的现代化。未来3年,中方愿同非方携手推进现代化十大伙伴行动,深化中非合作,引领全球南方现代化。

  为推动“十大伙伴行动”实施,中国政府愿为中非各领域务实合作提供强有力支持。

  习近平最后强调,中国共产党二十届三中全会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出系统部署。这将进一步深刻改变中国,也必将为非洲国家、为中非共逐现代化之梦提供新机遇、注入新动能。非洲有句谚语“同路人才是真朋友”。现代化道路上一个都不能少,一国都不能掉队。让我们凝聚起28亿多中非人民的磅礴力量,在现代化征程上携手同行,以中非现代化助力全球南方现代化,绘就人类发展史上崭新画卷,共同推动世界走向和平、安全、繁荣、进步的光明前景!

“四大成果”

点亮“南方时刻”

  在习近平主席同非方领导人共同引领下,中非决定构建新时代全天候中非命运共同体,并就携手推进现代化明确合作路径。峰会通过了《关于共筑新时代全天候中非命运共同体的北京宣言》《中非合作论坛-北京行动计划(2025-2027)》两份重要成果文件。梳理中非“峰会周”,主要成果体现在四个方面。

  一是中非“朋友圈”提质升级。9月2日,中非“峰会周”第一天,习主席接连同6位非洲国家元首宣布提升双边关系,吸引各界高度关注。

  非洲所有53个建交国的领导人出席北京峰会。习主席密集的会谈会见持续5天,达到42场。他同所有与会元首和重要政府首脑举行了双边会晤。峰会期间,中方共与30个非洲国家建立或提升了战略伙伴关系。

  在北京峰会开幕式上,习主席宣布,将中国同所有非洲建交国的双边关系提升到战略关系层面。与一个大洲的所有建交国建立战略层面双边关系,在中国对外交往史上是首次,在全球外交史上亦无先例。

  二是中非“新定位”举世瞩目。北京峰会的主题是“携手推进现代化,共筑高水平中非命运共同体”,从发布之日起就引发期待:“高水平中非命运共同体”,“高”在哪里。

  峰会开幕式上,习主席宣布,将中非关系整体定位提升至新时代全天候中非命运共同体。至此,中非关系实现了“新型伙伴关系”、“新型战略伙伴关系”、“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新时代全天候中非命运共同体”四连跳。这一新定位既是对中非关系发展的高度肯定,也是对未来中非关系前景的更高期许。“全天候”,表明无论国际风云如何变幻,中非将一如既往守望相助、携手同行。

  三是发出逐梦现代化的“中非声音”。一个是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一个是发展中国家最集中的大陆,中非要携手推进怎样的现代化?

  此次峰会鲜明作答:公正合理的现代化、开放共赢的现代化、人民至上的现代化、多元包容的现代化、生态友好的现代化、和平安全的现代化。这是逐梦现代化的“中非声音”,摒弃了西方现代化进程中的丛林法则,吸收了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有益经验。

  四是宣布推进现代化的“中非行动”。峰会期间,习主席宣布了中方未来3年同非方开展携手推进现代化十大伙伴行动。文明互鉴、贸易繁荣、产业链合作、互联互通、发展合作、卫生健康、兴农惠民、人文交流、绿色发展、安全共筑,十大伙伴行动涵盖中非合作的方方面面,切中当下非洲国家最直接的发展诉求。

  携手推进现代化,既面向非洲大陆整体部署,也面对非洲国家具体谋划:激活坦赞铁路、津巴布韦鳄梨输华、几内亚腰果输华、支持塞内加尔建设工业园区……一份份双向奔赴的合作,印证了习主席所说的一句话,“开展对非合作,我们讲一个‘实’字。”

  2024年中非合作论坛峰会,是中非友好大家庭的又一次团圆,也是又一次出发。

  习近平主席在“峰会周”最后一天的会晤中说,此次论坛北京峰会成果将惠及非洲所有同中国建交的国家,有力推动中非合作迈向新境界,对引领中非关系发展和中非实现现代化具有深远意义。



南苏丹代表团抵达北京首都国际机场,在仪仗队和舞蹈演员的欢迎下,出席中非合作论坛峰会开幕式。



来华出席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的非方及国际贵宾。


开幕前,几位参会人员在会场自拍留影。


联合国秘书长安东尼奥·古特雷斯出席 2024 年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欢迎宴会。


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开幕。会后,参会人员一边交流一边走出会场。


“大国会客厅”

再迎9位非洲国家领导人

  峰会期间,“大国会客厅”依旧高朋满座。人民大会堂东大厅,习近平主席先后与9位非洲国家领导人会谈会见。

  已16次来华的萨苏总统,是到访中国次数最多的非洲国家元首之一。1964年两国建交之初,萨苏曾作为刚果(布)首批青年访华。由于航线问题,他辗转了多个国家耗时3天才到达北京。会谈中,萨苏总统对习主席说,这些年来多次访华,见证了中国不断实现令人赞叹的经济科技发展,中国已经成为世界强大国家,“刚果(布)人民深感钦佩、衷心祝贺”。习主席祝贺刚果(布)接任中非合作论坛非方共同主席国,表示中方愿同该国把这块“金字招牌”越擦越亮。

  利比里亚是非洲历史最悠久的独立民主共和国,也是联合国与非洲统一组织(非盟前身)的创始成员国。2009年和2010年,博阿凯曾以该国副总统的身份两次访华。此访是他就任总统后首次访华。

  冈比亚总统巴罗是第三次访华。2018年他曾来华出席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那是冈比亚与中国复交后,首次有总统出席中非合作论坛会议。再次见到习主席,巴罗总统说,中国从来都是行动派,一向说到做到。“冈比亚相信,中国意味着希望和未来,唯有同中国深化合作,才有可能实现国家发展。”

  博阿凯总统曾推动利议会通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法案。在当天的会见中,习主席对此再次表示赞赏。博阿凯总统说,“中国是利比里亚真正的朋友。我愿重申,利比里亚政府坚定奉行一个中国政策。”

  中非总统图瓦德拉是一位数学博士,曾长期在有“中非国家领导人摇篮”之称的中非班吉大学任校长。2018年访华时,图瓦德拉总统曾到访陕西梁家河村。这次又访问了山东、重庆和天津。在当天的会见中,他对习主席说,我亲身领略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成就,愿不断学习借鉴中方成功理念经验。

  2011年独立建国的南苏丹,是世界上最年轻的国家。中国是最先同南苏丹建交的国家之一。南苏丹建立当天,中南就建立了外交关系。南苏丹总统基尔曾多次访华,出席过2018年的北京峰会。

  当天习主席会见的客人中,布隆迪总统恩达伊施米耶曾于去年7月来华出席成都大运会开幕式并与习主席会见。索马里总统马哈茂德、苏丹主权委员会主席布尔汉、马达加斯加总统拉乔利纳都是首次访华。


6. 北京国家会议中心,2024 年中非合作论坛峰会新闻中心综合服务台,志愿者正在指导外国记者怎么使用支付功能。7. 在非遗展示区外国记者现场体验制作北京风筝。8. 2024 年中非合作论坛峰会新闻中心外宣品展示区,工作人员热情向外国记者介绍北京胡同的地图。9. 2024 年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开幕式会场,会场嘉宾认真听会。


非洲朋友在京

“邂逅”中国传统文化

  在峰会新闻中心入口的走廊上,多个并排设置的展台陈列着精致亮眼的特色文化展品。中外记者坐在相应的体验区,有的聚精会神忙着手工活,有的热情交流和互动。

  在众多展台中,以“悟空”为创作题材设计的脸谱吸引了不少人关注。“这是我来中国后的第一次文化体验”,来自刚果金的媒体朋友说,虽然没来得及绘制完,但了解了不少非遗文化知识,此行收获满满。

  “用毛笔蘸颜料来绘制猴脸谱,非洲朋友们从起笔难到渐入佳境,觉得很有意思,还会戴上脸谱请我们拍照留念。”北京彩塑京剧脸谱代表性传承人林泓魁说,除了绘制体验,在展台区的“五色脸谱”等作品旁都设有二维码,扫描可聆听人物唱段,这是对传统手工艺和国粹京剧传播方式创新的探索。

  在花丝镶嵌制作技艺展台,展出了不少宫廷风格的花丝镶嵌饰品,两位非洲朋友正在台虎钳前编织麻花状的工艺品。“大家在用9股0.23毫米直径的银丝编织戒指,是花丝镶嵌的八大戏法之一。”北京东方艺珍花丝镶嵌厂副总经理张汝婕说,希望让中外记者尤其是非洲朋友,在体验编织乐趣的同时,感悟花丝镶嵌这种细金工艺背后的工匠精神和中华文化魅力。

  在走廊上“压轴”的展厅是故宫环保文创设计专题展,不少非洲朋友饶有兴致地试用展台上的文创产品。

  “这个展台是用瓦楞纸利用榫卯结构拼装而成的中国日晷形态,上面刻有中国的十二时辰。展台上展出的是故宫的环保文创产品,有用矿泉水瓶、咖啡渣、枯枝落叶等环保材质做成的丝巾、花盆和书签等文创产品。”来自北京大学的志愿者王艺瑾告诉记者,这既传承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也响应了联合国提出的可持续发展目标。

“成为引领

‘全球南方’团结合作的典范”

  近年来,中非民间交往热络频繁,中非青年大联欢等人文交流活动丰富多彩。

  走进肯尼亚内罗毕大学孔子学院植物园路校区,教学楼内书声琅琅。内罗毕大学校长史蒂芬·齐亚玛表示,通过培训本土中文教师,提供中文和中国文化课程,推动将中文纳入肯尼亚国民教育体系等,该校孔子学院“为促进肯中人文交流、增进彼此理解、加强互利合作搭建了桥梁”。齐亚玛期待,2024年中非合作论坛峰会为非中青年交流提供更多平台,进一步扩大非中合作的民意基础。

  “为了积极报道2024年中非合作论坛峰会,我们做了充分准备,派出精干的报道团队。我们将继续讲好非中友好合作故事,为促进双方相知相交贡献力量。”埃及中东通讯社执行主编艾曼·卡迪表示,非洲和中国都有悠久的文明、厚重的历史,都为世界文明的繁荣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在中非合作论坛框架下,埃及和中国开展了精彩纷呈的文化交流活动,期待中非合作论坛为非中合作搭建更广阔的平台,进一步促进非中文明交流互鉴。

  冈比亚信息部部长伊斯梅拉·塞赛表示,2024年中非合作论坛峰会将描绘非中合作新蓝图,为推动构建高水平非中命运共同体注入新动力。“非中在推进现代化的道路上携手前行,实现共同发展进步,将成为引领‘全球南方’团结合作的典范。”

中非合作论坛

  中非合作论坛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和非洲国家之间在南南合作范畴内的集体对话机制,成立于2000年。论坛的宗旨是平等互利、平等磋商、增进了解、扩大共识、加强友谊、促进合作。论坛的成员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与中国建交的53个非洲国家以及非洲联盟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