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苏悦怡 文 苏悦怡 张娜 图片及资料提供 歌德学院(中国) 美编 刘鹏
2019年是香港携手巴塞尔艺术博览会的第七个年头。创办于上世纪70年代的“巴塞尔”作为国际老牌的顶级艺术博览会品牌,与香港这座城市结缘正好七年。人们常说“七年之痒”,厌倦与懈怠是人之常情,但巴塞尔与香港的“七年之恋”,不仅不“痒”,还孕育了一个越发蓬勃的艺术生态,让人们在熙熙攘攘的这座都市,炙热地感受着艺术的浓度与热度。今年的香港巴塞尔艺术博览会吸引了88000人参观,这是这个世界领先的艺博会的访客新纪录。向公众开放五天的时间里,展会让香港这座本就拥挤的城市迎接着更多的人群。显然,亚洲地区的观众对现当代艺术的兴趣正在不断增长,大家不仅希望学习艺术,更重要的是,想要接受艺术收藏的教育。人们选择来到香港巴塞尔艺术博览会,不仅因为这是一个重要的艺术购买平台,也把这里当作了一个临时的美术馆,观众可以集中看到并了解更多优秀的艺术作品。
炙热的市场
香港巴塞尔不仅是亚洲艺术市场的风向标,也是决定全球艺术市场发展方向的关键之一。在这里,观众和藏家们能够领略到新鲜、顶尖的全球现当代艺术盛况。今年香港巴塞尔的热闹,不仅体现在现场的人山人海,以及公众日门票早已售罄,更是体现在参展画廊与艺术家们共同营造的巨大的艺术氛围。一经开场,已有不菲成绩。据统计,在3月27日香港巴塞尔VIP预览首日的画廊销售,仅一天总销售件数约150-200件,总成交额超过3000万美元。据了解,卓纳画廊在开放数小时后成交额已超千万,作品在VIP首日全部售出。卓纳今年3月开始代理中国艺术家刘野,此次带来的作品《书6号》以35万美元售出。格雷画廊展示的一幅近9米的大卫·霍克尼2018年的新作引起众多关注。这位“最贵在世艺术家”的作品总是价格不菲——2018年,其于上世纪70年代创作的《艺术家肖像(泳池与两个人像)》,仅6平方,却刷新世界在世艺术家拍卖纪录,以加佣金9031.25万美元(折合人民币5.656亿元)成交。因此现场这幅23平方近作的价格不由令人好奇。佩斯画廊展出的张晓刚《我的母亲》,以7位数的价格成交。白立方画廊带来的安迪·沃霍尔的《Campbell Elvis》(坎贝尔·埃尔维斯)(1962),在开幕首日以280万美元售出。
女性艺术家
近几年来,女性艺术家备受关注,但总体而言,女性艺术家在市场中仍没有得到和男性同等的重视,且性别偏见现象在大画廊中更为显著。根据《环球艺术市场报告》,
规模较大的一级市场画廊倾向于代理较少的女性艺术家,年营业额达100万美元的画廊代理的女性艺术家比例约为38%,而年营业额超过1000万美元的画廊代理的女性艺术家比例则为28%。所以,香港巴塞尔艺术博览会也在默默为女性艺术家“助攻”。“艺聚空间”是香港巴塞尔每年都会有的策展项目,邀请艺术家为展会特别定制大型装置作品。策展人Alexie Glass-Kantor表示,今年提交的申请方案中有30%来自女性艺术家。她特意告诉画廊,会尤其欢迎女性艺术家申报,最终参展名单中包含Latifa Echakhch、李昢、Pinaree Sanpitak、盐田千春四位女性艺术家。其中,李昢的超大型装置“Willing To Be Vulnerable-Metalized Balloon”呈现了一艘十米长的齐柏林飞船复制品,这件作品已被中国一家私人美术馆购藏。
在香港巴塞尔艺术博览会期间,香港这座充满文艺气息的城市各处都洋溢着强烈的艺术气息,大家可在城中的艺文小区欣赏街头作品、参与主题活动,享受大街小巷各个角落的艺术风景,感受创意交织的迷人氛围。如果你没赶上3月份的巴塞尔艺术博览会,那么下面几个地点也是不可错过的。
利东街邀请著名英国艺术家Luke Jerram于香港设置其第一个自转地球的作品“GAIA”!“GAIA”的大小为真实地球的180万分之1,每厘米等于地球表面的18公里。站在装置211米以外欣赏,模拟航天员从月球俯瞰地球的震撼感觉,地球就像是一粒晶莹透亮的蓝色宝石。作品形成“总观效应”(Overview Effect),它是指航天员在宇宙航行,从多数人无法体验的角度观察熟悉的地球,产生敬畏之感,借此深刻全面认识到万物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加深保护环境及大自然的责任感。
地点:香港湾仔皇后大道东200号利东街中庭
在时尚业目前浪费成风的背景下,星街小区通过与纽约环保艺术家Derick Melander的合作,以旧衣作为艺术媒介,创造大型艺术装置以唤醒公众对纺织废料问题的关注。作品色彩斑斓、极富艺术风格,并充分诠释了社会消费、循环使用的重要性和时装带来的更深层含义。作品创作灵感源自日、月及星街,并以大海和天空为蓝本,柔和的湖水蓝色渐渐幻化为靛蓝色、淡紫色至宝蓝色,并点缀以亮黄的星星,透过衣服的渐层创造出震撼人心的画面。
地点:湾仔星街小区
“艺术回响”装置艺术
也是在香港巴塞尔艺术博览会期间,香港半岛酒店展出了四组艺术装置:珍妮·特艾克曼(Janet Echelman)令人惊艳的雕塑将酒店古典外墙化身梦幻舞台;添姆菲保·罗迈尔斯(Timothy Paul Myers)的装置在大堂茶座触发观众难忘的思潮回忆;伊万纳·瓦罗(Iván Navarro)的作品巧妙融合空间与光,以玩味的霓虹字母设计引起观众重新思考“家”的观念;由卢志刚设计并由其团队米丈建筑及米丈堂木作制作的作品,为观众营造一个引人入胜的空间,客人可置身其中享专属的餐饮体验。
这是半岛酒店集团与策展人伊索尔德布尔迈尔(Isolde Brielmaier)及毕天娜潘迪斯(Bettina Prentice)展开的合作,寻找力求突破艺术媒介限制、创作动人心魄并能发和吸引观者作品的艺术家参与“艺术回响”。待香港展期于6月23日结束后,部分装置作品将于2019年秋季移师巴黎半岛酒店展览。人物特写 · 中国艺术家吴笛笛
城市漠视每一个“自己”
我仍热爱生命的持续
与香港巴塞尔艺术博览会同期,艺术家吴笛笛的个展在香港上环荷李活道248号地下Contemporary by Angela Li画廊举办。吴笛笛在香港最愿意做的事情是傍晚上狮子山,俯瞰香港这个熔炉般的城市,感受人生活其间的浓度和热度。艺术家说,这个城市最吸引她的是想像之外的丰富,比如在博览会的现场就有一些有趣的人,他们几乎作为一个被观看体存在,“我遇见一个估计是男性,穿了一个近三十厘米的高跟鞋,几乎不看展,一直匀速地缓缓而行,完全脱离了观众的状态。”是这些有趣的人改变了人总是只跟展品交流的状态。艺术家说,人和城市的关系是亦近亦远,城市是人的容器,作为社会角色的存在,“但城市漠视每一个‘自己’”“我会尽可能地让自己的意识独处,以旁观者的方式审视这个城市同时也审视自我。”
2004年获得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硕士学位,之后在中央戏剧学院任教。她是目前最受关注的艺术家之一。
A:吴笛笛
展览特写 · 对话“艺术回响”四位装置艺术家
在现实与幻觉之间徘徊
是“东方之珠”的时代节奏
同样是在香港巴塞尔艺术博览会同期,香港半岛酒店展出了四组艺术装置。这其中有梦幻般的彩虹织网,有霓虹灯装置下的“无底深渊”,有被红色包裹的下午茶茶座,也有放松心灵的木质“洞穴”,让观者在现实和幻觉中徘徊。这些装置的概念就像香港这枚“东方之珠”一样,现实总是在紧张的节奏中进行,而寻找心灵的休憩之地总是显得梦幻而短暂。
珍妮·特艾克曼
作品:“1.26”
A:我为香港的居民和游客提供了在日常城市生活中喘息的机会。我邀请来到香港半岛酒店门前的人们进入身临其境的艺术体验之中,他们可以躺在艺术品的下方,并观察它在维多利亚港的微风中不断变化的波动。半岛酒店的标志性历史建筑充满了年代感,为惊喜创造了完美的陪衬。
作品:Alizarin茜草色
A:我的工作室着力于研究每种材料可用的创造力和潜力,这个项目正好诠释了我们的工作内容。物体一旦被包裹,对象的信息就以更简单的形式被记录。而毛毡这一介质柔化了故事的边缘,去除了可能将“我的”与“它们”区分开来的特定线条,并创造了一种“我们的感觉”。一个毛毡包裹的行李箱变成了行李箱的记忆。物体的信息仍然存在,但它被软化了。
作品:The Wonder Room禅思空间
A:我们的灵感来自雷尼·马格利特(Rene Magritte)关于超现实主义形象叠加的画作。不同图像的叠加产生了新的叙事和表达。这个表达产生了事物的第三个含义。我使用方形和圆形的基本形式在有限的空间中创建复合的体验过程。随着圆圈的出现和矩形的暂时消失,我们希望进入空间的人会安静下来审视自己的心灵,回归自己的本质。在一个复杂的城市,自我反省的时刻是宝贵的。
作品:HOME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