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张扬 撰文 张扬 部分图文提供 拾萬空间 ghost 寒 艺术作品版权 © 季俊 设计 聂琳
拾萬空间(石家庄)非常荣幸地带来季俊个展:尽头。本次展览是季俊近十年来关于“乌托邦”美学的一次集中呈现。此次的季俊个人展览“尽头”,正是在拥有久远年代感风格的石家庄拾萬举办。旨在从当代艺术的语境出发,通过持续的展览和项目,来回应我们共同的生存境遇,激发出当下文化中被忽视的部分。艺术家季俊的创作生动而具有代入性,一直基于过去和当前空间的体验,他以近乎无功利的游戏态度,用数字创建了一个基于视网膜的三维世界,或者,一个含有游牧激情的乌托邦式社群场域。在这个过程中,艺术家的作品逐步呈现出一种独特的“画面”美学……它们或者是引人深思,或者是让人沉浸于片刻宁静之中。时而好似身处空旷的建筑群落与空地之中,时而又站在窗前凝望大自然的深邃,放松和疗愈感油然而生。
游牧激情的乌托邦
编辑 张扬 撰文 张扬 设计 聂琳
这一独特的“画面”美学体现在多重方面,呈现出多层艺术上的理解。理性的内涵和无法被消费性,并且以近乎完全规则的、平滑的和没有个性的形象特点,体现出基于编程数码的画面规范。正是这些难辨真假的图像幻像,展露出一种人类专有的美的理想,以及“掌控人心的道德思想的外在表达”。这里美的道德是互联网图像生产的开始,同时也指向了尽头——似曾相识,但又几乎完全陌生。在这种层面上,我们似乎已经抵达了这个世界的尽头,但又似乎一直在抵达的路上,而季俊则通过他的作品在不断地提示着“此刻”关于“美的理想”的尽头悖论……
季俊,1987年生于浙江杭州。2010年本科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视觉传达设计系,2014年硕士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柏林艺术大学-中德艺术研究生院新媒体艺术专业。现生活和工作于杭州。
季俊基于对过去和当前空间的体验,出于“自发使用”的意图,以近乎无功利的游戏态度,借用挪用和拼接方法,创建一个含有游牧激情的乌托邦式社群场域:每个个体自主管理,他们自觉自愿地去劳动、生产、交换,一种平等而开放的“新日常”生活画面。在大愿景中,他善于将普通的不易察觉的景观局部重构,再置入虚构空间。
Q:此次展览作品是否存在哪些逻辑关系?
A:未来主义盛行的上世纪20年代,曾经有过这样的艺术概念,在未来世界或是在未来主义者创想的那个未来世界里面,这个人应当是什么角色?是艺术家,而这种艺术家是什么样子,是什么样性质的人?他们被称为艺术家兼建构(构成)者。也就是说,这个理想化的人,他应该是位艺术家,而同时他又拥有多重角色,也许又是一名钳工、木工或是工程师等等。他的生活和工作是完全自主、自发、自治的,全面技能的研究者。作品《建构者》中出现的这些工装服装形象,就是基于那个时期做的。
这个概念又和我另一件作品《欢迎欢迎》中所谓的自治乌托邦社区的这种建构,都是互相有关联性的。所以这次展览将工装《建构者》系列作品和《欢迎欢迎》的这些作品放在一起,也是这次展览的一个逻辑关系。
Q:我们看到展览中您所呈现的作品大致聚焦于两部分内容,一部分是工业风的建筑造型和人形图案,另一部分是窗外风景,这样策展的出发点是什么?
A:虽然看似被归纳为工业风和窗外风景,实则这些作品中围绕的一个共通点和重点都是窗子。无论是《芬恩斯特》系列可以“看到”窗外绿色风景的那扇窗,还是其他作品中呈现的建筑,都离不开窗。这个窗的形态其实是我去特意谋划过的。我在创作中会非常在意窗的概念,我会将它视为一个媒介,是我所处的这个安全的内部空间和未知的、开放的外部空间中间衔接的一个媒材,这个媒材在制造不同场景时给不同的人所带来的感受也会非常不一样。
Q:您的作品会让人处于一种久违的思考或宁静之中,甚至是对于现状和未来的一种凝视与瞭望,您这些作品原本想表达传递的理念是什么?
A:这种“凝视”的来由可能更多的是我自身性情的某种映射,我比较喜欢独处,对“气氛”的变化比较敏感。但是我不想用我的思维来束缚住观者的感受。其实我创作时的出发点并不重要,我更希望观看者在观察作品时触碰到自己的感受,比如某类回忆或者某段经历等等。
Q:您此次展出的作品大多是以计算机影像生成的,但却逼真如摄影作品,您是从何时开始这一创作理念的?
A:2012年前后,在我的研究生阶段,开始使用建模等计算机影像生成的手段进行创作。比如2013年的《天桥》这件作品,灵感来源于我在柏林学习期间,当地“世界文化宫”景观的局部,那也算是我创作脉络的第一个阶段。2019年的《欢迎欢迎》可以算是第三个阶段,它其实与所谓的“未来想象”无关,画面中所有的对象设定都是源于对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现代主义设计盛行时审美趣味的抽取与重构。至于我现在的创作,会在传统的建模、渲染与利用扩散模型人工智能生成内容之间做比较与实验。
Q:是否有在尝试新的创作方式?
A:目前我正尝试着让作品与现实的物理世界发生更多关系,或者说让作品的面目更多元一些。另一方面,我也在Comfy UI等生成式人工智能工具上做些实验,例如训练模型等等。但是目前为止,我依旧对这种创作方式保留审慎的态度,除非在这个过程中,它能产生艺术化的“误读”或者“故障”,否则它很难刺激到我。
建筑工装风
编辑 张扬 撰文 张扬 设计 聂琳
介于虚拟与现实之间的工业建筑群像及特写,甚至是代表着不同职业的成套工装服装也成为作品之一。Miu Miu尼龙风格连衣裙结合金属拉链元素,打造工装风少女感。Alexander Wang卡其色工装裤经典百搭,超大的双口袋设计功能性兼具时髦感。叛逆不羁的Diesel将经典款手提包以做旧效果演绎,流露出锈迹斑驳的工业风场景,像一座被废弃的旧工厂,特立独行的破败感诠释工业废土风。
绿色凝视
窗外的绿色透过“玻璃”,让窗内的人产生无限的憧憬,对广袤绿色的凝视,疗愈之感由心而生。Pleats Please IsseyMiyake自然的褶皱纹理下,绿色层叠起伏,如郁郁葱葱的森林。Simon Miller将钩织的花朵图案点缀于连衣裙上,绿色与白色的碰撞,散发出勃勃生机。Jacquemus蟒蛇纹手提包,细节之处无不流露出狂野之美,生命的活力在大自然中愈发彰显迷人魅力。